

PCB非布局的基本原則是什么? PCB布局的思路是什么?
PCB的設計工藝流程包括原理圖設計、電子元件數據庫登錄、設計準備、區塊劃分、電子元件配置、配置確認、布線和最終檢驗。 在此過程中,無論發現什么工序問題,都必須返回到上一道工序重新確認或修正。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PCB非布局的基本原理? PCB布局的思路是什么?
一、PCB布局的基本原則有哪些?
1、布局時,保證總走線盡可能短,關鍵信號線盡可能短; 高電壓、大電流信號與小電流、低電壓的弱信號完全分離; 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分離; 高頻電路與低頻電路分離; 高頻元件的間距要足夠。
2、布局設計的電路單元結構是指原理中的電路結構布局,具體布局需要根據原理圖中的信號流向和器件功能來確定。
3、先放置電路功能塊的核心元件,然后以核心元件為中心放置周圍的電路元件。 布局要求組件均勻分布。
4、同型號插件元件X或Y方向應放置在同一方向; 同一類型的極化分立元件在X或Y方向上也應盡量保持一致,以利于生產和檢驗(主要用于手工焊接)。
5、發熱元件分布均勻,以利于單板及整機散熱。 除溫度檢測元件外的溫度敏感元件應遠離發熱較大的元件。
6、集成電路的去耦電容應盡量靠近芯片的電源引腳,與電源、地形成最短的回路。 旁路電容應均勻分布在集成電路周圍(根據經驗判斷標準,電容越小,去耦范圍越小,且越靠近電源引腳)。
7、結構相同的電路單元盡量采用“對稱”布局。
8、阻抗匹配電阻電容器件的布局應根據其特性合理布置。 常見的端接匹配包括:源端串聯匹配、端并聯匹配、戴維寧端接、RC網絡匹配、二極管匹配。 其中,串聯匹配電阻的布局應靠近信號的發送端,距離一般不超過500mil。 匹配電阻和電容的布局必須區分信號的發送器和接收器。 對于多負載端子匹配,必須在信號的最遠端進行匹配,并根據不同的端子匹配功能進行放置。
9、接口信號的濾波、保護、隔離等器件應靠近接口連接器放置,遵循“先保護,后濾波”的原則,因此ESD、TVS器件應靠近連接器放置。
10、插件器件、IC及較重器件應放置在同一側,避免與結構發生干擾。 板內插件周圍應預留足夠的空間,具體距離根據具體包裝和實物確定。
二、PCB布局的思路是什么?
1、首先我們將有結構要求的元件放置,注意按照導入的結構放置連接器的一個引腳。
2、布局時注意結構中的高度限制要求。
3、布局如果為了美觀,一般按照組件的外框或者中心線坐標定位(居中對齊)。
4、整體布局應考慮散熱。
5、布局時,需要考慮布線通道的評估以及等長所需的空間。
6、布置時應考慮潮流方向,評估電源通道。
7、高速、中速、低速電路應分開。
8、大電流、高電壓、強輻射元件應遠離小電流、低電壓、敏感元件。
9、模擬、數字、電源和保護電路應分開。
10、接口保護裝置應盡可能靠近接口放置。
11、接口保護裝置的放置順序要求:
(1)一般電源的防雷器件順序為:壓敏電阻、保險絲、抑制二極管、EMI濾波器、電感器或共模電感器。 若原理圖缺失,則按順序排列上述任一裝置;
(2)接口信號保護器件的順序一般為:ESD(TVS管)、隔離變壓器、共模電感、電容、電阻,原理圖缺失則按順序排列以上器件; “線式”布局嚴格按照原理圖順序進行(具有判斷原理圖是否正確的能力)。
12、電平轉換芯片(如RS232)靠近連接器(如串口)放置。
13、易受ESD干擾的器件,如NMOS、CMOS器件,應盡可能遠離易受ESD干擾的區域(如單板的邊緣區域)。
14、時鐘設備布局:
(1)晶振、晶振和時鐘分配器應盡可能靠近相關IC器件;
(2)時鐘電路的濾波器(盡量采用“Π”型濾波器)應靠近時鐘電路的電源輸入引腳;
(3)晶振和時鐘分配器的輸出是否串接22歐電阻;
(4)時鐘分配器未使用的輸出引腳是否通過電阻接地;
(5)晶振、晶振、時鐘分配器的布局應遠離大功率元件、散熱器等發熱器件;
(6)晶振與板邊及接口器件的距離是否大于1英寸。
15、開關電源是否遠離AD/DA轉換器、模擬器件、敏感器件、時鐘器件。
16、開關電源布局應緊湊,輸入輸出應分開。 布局應嚴格按照原理圖要求,開關電源電容不得隨意放置。
17、電容器及濾波裝置:
(1)電容必須靠近電源引腳放置,電容值越小,電容越靠近電源引腳;
(2)EMI濾波器應靠近芯片電源輸入端口;
(3) 原則上每個電源1個0.1uf小電容.
然后
聯系
電話熱線
13410863085Q Q
微信
- 郵箱